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食疗

柿子涩嘴怎么办 吃柿子要注意什么

时间:2019-01-02 10:07:52 编辑:本站整理 535

柿子是秋季最常见的水果之一,很多人都非常喜欢吃柿子,柿子的味道很好,营养价值也很高,价格也比较便宜,深受大家的喜爱,柿子没熟的时候吃了是会涩嘴的。

柿子涩嘴怎么办

1、柿子涩嘴用热水浸泡脱涩法将有涩味的柿子放在40°C的水中,让水面盖过柿子,恒温中放24小时即可脱去涩味。tips:用这种方法脱涩味的柿子不可久放,最好保证在12小时内吃完。

2、柿子涩嘴用白酒浸洗脱涩法取一个大碗装满白酒,将柿子挨个往碗里面浸泡10秒钟,然后捞出来,找一个坛子装起来密封,通常3-5天即可以脱去涩味。

3、柿子涩嘴用塑料薄膜脱涩法将柿子装进塑料薄膜的袋子中,混入熟透的香蕉、梨子或者苹果等水果,混合的比例是一个苹果(香蕉或者梨子)脱涩10个柿子,密封3-5天即可脱涩。这么做是为了催熟,乙烯有催熟的功能。

4、柿子涩嘴用密闭二氧化碳脱涩将柿子置于密闭容器内,往容器中注入二氧化碳气体,压力为0.7-1.05公斤/平方厘米,在20℃温度下,经2-3天即可脱涩。此法处理的果实脆而不软,口感比较好。柿子涩嘴用石灰浆浸泡脱涩法,取上层较接近的石灰浆水,将柿子浸泡在石灰水中,密封保存3天即可脱涩。

5、柿子涩嘴用盐水浸泡密封脱涩法烧开水冷却至常温,并加入适量的盐,然后将柿子倒入盐水中,用坛子密封起来,5天左右可以脱掉涩味。盐水的比例是50:1。

6、柿子涩嘴用保鲜剂脱涩法保鲜剂的配制:甲醇10-20%、乙醇10-20%、高锰酸钾、百菌清、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种或几种0.02%-0.2%,再加适量水。使用方法:柿子表面均匀喷洒或蘸取保鲜剂,10公斤用量25-75毫升。处理后柿果贮藏保鲜期可达100天以上,柿果在贮藏的过程中缓慢脱涩,并在出库后一段时间内能保持一定的硬度,延长了市场销售周期。

柿子涩嘴怎么办 吃柿子要注意什么

吃柿子要注意什么

1、忌空腹吃柿子

由于柿子中含有丰富的果胶和鞣酸,它们能与胃酸发生反应形成结块,如果产生的结块较大不能被排出,就会被滞留从而形成结石,所以柿子最好是在饭后食用。

2、忌吃柿子皮

柿子中的鞣酸和很多物质会发生反应,但是其实柿子中大部分的鞣酸是聚集在柿子皮中,所以如果吃柿子时将皮一起吃下就很容易形成胃结石,影响身体健康。

3、忌过量食用

柿子中含有的鞣酸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反应,如钙、铁、锌等矿物质,如果吃多了柿子就会导致肠胃中这些矿物质不能被人体吸收,导致矿物质缺乏。

4、食用后漱口

柿子的糖分和鞣酸含量多,吃完柿子后,会有部分残留在牙缝中,时间长了就容易损伤牙齿,所以吃完柿子以后最好及时漱口,以免形成蛀牙。

柿子涩嘴怎么办 吃柿子要注意什么

柿子的营养成分表

柿子的营养成分表:热量(大卡)71、钾(毫克)151、维生素C(毫克)30、磷(毫克)23、维生素A(微克)20、镁(毫克)19、碳水化合物(克)17.1、钙(毫克)9、膳食纤维(克)1.4、维生素E(毫克)1.12、蛋白质(克)0.7、烟酸(毫克)0.3、铁(毫克)0.2、胡萝卜素(微克)0.12、脂肪(克)0.1、锌(毫克)0.08、铜(毫克)0.06、维生素B1(毫克)0.02、维生素B2(毫克)0.02

柿子涩嘴怎么办 吃柿子要注意什么

柿子的营养价值

柿子中营养成分的种类比较多,而且各项营养成分的含量都比较高,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普通水果要高出一至两倍,一个柿子就能达到一个人一天所需要的维生素C摄取量的一半。柿子中糖分的含量也很高,高达15%,而且柿子中的糖分大多是由简单的单糖和双糖所构成,这些糖分很容易被分解吸收,可以达到增加血糖的功效,所以糖尿病人不适合食用柿子。

此外,柿子中还含有丰富的果胶成分,果胶是可溶于水的膳食纤维,可以保持人体肠道内正常的菌群生长,有润肠通便的效果,适合大便秘结的患者食用。还有柿子中的碘含量也很高,缺碘性甲状腺肿大的患者很适合食用柿子来为身体补碘。

不过柿子中也有作用不那么有利的营养成分,例如柿子中含有的鞣酸,鞣酸进入胃里会和胃酸发生沉淀反应,生成难以被消化的凝块,凝块如果不能被排出而滞留在胃中就会形成肾结石,阻塞肠道,引起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柿子中还含有单宁,单宁在胃中会吸收食物上的钙、铁、锌、镁等矿物质,以至于这些矿物质不能被身体吸收,容易引起矿物质缺乏。

综上所述,柿子虽然营养丰富但是也不可多吃,只要食用量适当,就不会引起身体不适。一天吃一个柿子对身体百利无害。

标签:柿子水果

5H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场。

猜你喜欢

二维码

网站简介|网络营销|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 2015 5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5号健康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15005143号-3
提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本网站敬告网民:身体若有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所有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