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 > 看病

流感应该怎么治疗呢 如何预防流感呢

时间:2019-10-18 15:48:59 编辑:本站整理 101

不知道大家得过流感吗?或者大家对流感了解有多少呢?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究竟流感应该怎么治疗呢,以及如何预防流感呢,跟着小编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流感应该怎么治疗呢 

1、卧床休息、退烧:病儿应卧床休息直至体力恢复,应采取隔离措施,以防传染他人和继发细菌感染。强调一般护理,合宜的喂养,饮食宜清淡,多饮水,高热、烦躁不安、头痛等应给对症处理,可用物理降温或服乙酰水杨酸、氨基比林等退热剂。有细菌并发症时应及早给抗菌药物。并发症应及时处理。

2、抗病毒药物治疗:金刚烷胺对甲型流感有效已较肯定,应及早用药,发病24小时内用药较佳,可缩短病程,减轻症状。剂量同预防量,密切观察副反应。另外一些抗病毒药物:甲基金刚烷胺、螺旋金刚烷胺、效力较金刚烷胺更强,病毒灵对流感会起作用。如能在发病24小时内服用,小儿每次3~4mg/kg,每日3次,48小时内体温下降,中毒症状减轻,显效率可达60%。另外还有异丙肌苷、三氮唑核苷、硒代胱氨酸等,国内近有报告应用葡萄糖酸锌含片治疗感冒有一定疗效。

3、要定时开窗通气,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和清洁。坚持让宝宝锻炼身体,摄取营养要均衡,坚持劳逸结合,让身体始终保持最佳状态,这才是抵抗病毒侵害的最佳妙方。

4、中草药治疗:实验室筛选证明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或灭活作用的中草药有板蓝根、紫草、桉叶、贯众、鹅不食草、茵陈蒿、金银花、黄连、黄芩、连翘等数十种,可酌情选用。

流感应该怎么治疗呢 如何预防流感呢

如何预防流感呢

一、接种流感疫苗

流感疫苗的接种可以有效阻断病毒传播,又能够预防交叉感染,它的价格相比于感染流感病毒后的治疗价格要便宜的多,而且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流感疫苗非常安全方便。所以对于一些抵抗力较弱的人来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好的措施。

二、隔离

家庭中如有流感患者应注意隔离,孩子患病后需暂时在家休养,谢绝他人的探望。流感高发的季节中应该尽量少去公共场所,注意家庭环境的通风与消毒。

三、提高个人体质

身体素质的好坏决定身体健康的程度。所以积极的进行体育锻炼,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三餐规律避免暴饮暴食,适量补充维生素d可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抗病能力。

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并不是接种了流感疫苗就可以高枕无忧,流感疫苗可很大概率的预防流感,但如果生活中不注意卫生预防,仍然有患上流感的机会。所以勤洗手、漱口,多喝水,不要随便挖鼻孔,使手部、口腔、鼻孔保持清洁是预防流感非常重要的措施。

流感应该怎么治疗呢 如何预防流感呢

流感的症状有什么呢

1、潜伏期:此阶段为感染流感病毒后,未出现不适感时期,一般为1-7天,多数为2-4天。

2、发病期:此阶段感染流感患者会出现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症状,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有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常有咽喉疼痛、干咳、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症状。

多数患者除上述症状外,会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常见于乙型流感。

3、恢复期:如无并发症发生,病程呈现自限性,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需要1-2周。

4、并发症期:如经过发病期后未转好,反而恶化,常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肺炎、神经系统损伤、心脏损伤、肌炎和横纹肌溶解、脓毒性休克等。

临床常用的流感病毒检测方法是快速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最常用的标本为鼻咽拭子。但是,面对很多已经确诊的流感,治疗方法也较为单一,现代医学除一般常规支持疗法之外,多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在传统医学方面,中医讲究“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治疗理念。对于未发生疾病时,采用预防性或保健性措施增加自身抵抗力,对于已发病时,会辨证论治防止疾病恶化。下面就跟大家整体普及一下保健及初期流感治疗的一些方法。

流感应该怎么治疗呢 如何预防流感呢

流感的易感染人群是哪些呢

易发生流感并发症的人群: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敬老院或其他慢性病疗养机构的居住者;患慢性肺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成人和儿童;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慢性肾炎或其他慢性病患者等;免疫功能低下者和HIV感染者;经常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儿童和青少年;孕、产妇等。易感染流感或易使流感流行的人群:幼儿园和大、中、小学学生,特别是面临升学考试的学生;教师;部队军人;出租车司机、民航、铁路工作人员、商业服务人员;在写字楼或其他空气流通较差、人口密度较大场所的工作人员。

5H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场。

精选文章

猜你喜欢

二维码

网站简介|网络营销|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 2015 5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5号健康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15005143号-3
提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本网站敬告网民:身体若有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所有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