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号网!

5号网首页|手机版

养生美容亲子-为健康美丽播种!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 > 常识

五一调休引争论 五一调休吐槽

时间:2021-05-01 10:23:07 编辑:5号网-hzq 0

今天已经是假期的第一天,有不少的人已经在出游的路上了,可是关于五一调休的事情就一直没停过,到底五一要怎么放假才合适?

五一调休引争论

今年的五一假期调休方案公布后,引发了公众长时间的热议。这个2008年取消五一黄金周后“最长的五一假期”并没能收获意想中的好评,对于假期前后各调休一天,且包含一个周末来说,公众似乎并不买账。
更多的争论集中于——“拼假实际上只放了一天假,但却毁掉了两个周末”。对于当下动辄“996”“007”的职场人来说,周末的休息时间成了能掀起激烈讨论的话题点。而国内假期设置何以至此?调休方案背后有何考量?休假有没有更好的设置方案?未来国内旅游将走向何方?中国新闻周刊专访了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
对于由五一调休引发的一系列话题讨论,吴必虎一一作出解读。他认为占据GDP超过一半的第三产业将成为未来拉动就业、促进经济内循环的重要产业,而民众的度假需求将在文化、经济发展上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即使站在经济的角度,更多的假期也是对民众和经济都有利的安排。
“要创造条件让大家走出去”
今年五一假期的调休方案公布后,引起了公众长时间的讨论,对此你怎么看?
吴必虎:其实每年五一都会有很多争议。之前是一度把五一假期取消了,只有国庆黄金周,后来一部分学者认为只有一个黄金周,道路太拥堵,就又把五一通过向两边周末“靠”的方式恢复了。从去年开始,很明显五一又恢复成了5天。
这里面的原因是国内近年来经济下行,或者说内需疲软,需要通过长距离的旅行来拉动内需。以前国内经济还可以,不在乎这点钱,但是从去年开始,夜间经济、地摊经济,各级政府开始有意识的来利用旅行来拉动经济,包括把清明等假期的周末调一起,形成小长假。
也就是说其实更多立足于经济考量。
吴必虎:目前中国的GDP总量中,服务业已经接近60%,服务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发动机。科技、工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并没有增加,而且像工业,机器取代人越来越常见,所以旅游业是带动就业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从这个角度看,无论是各级政府还是文旅部、发改委还是各大景区,都认可放长假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从观察来看,公众对五一假期更多的争议焦点在于拼假这方面。
吴必虎:中国的高速发展,企业尤其民企竞争非常强烈,国内的带薪休假目前还是比不了发达国家水平的。2013年,当时国务院公布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最近在制定《国民休闲纲要》,把旅游两个字拿掉了,在更加强调大家休闲的权利。
对于长假怎么休,我认为有三种处理方法:一是像现在一样调,但是少调一点,不要前后都调,取一即可;二是再增加一天国家法定假日;三是甚至可以把清明、端午之类的传统假期,一个两个拿出来放到五一长假里。
我们现在的端午、清明之类的节日,更多还是在延续此前的农耕文明里的节气的传统,这类节日是内向型的,有的为了祭奠祖先,有的跟家人聚会。进入到城市化时代,人们是外向型的,应该有一些假期满足人们新的美好生活的时间需求。
所以我的观点是要创造条件让大家走出去,这是对国家有利、对个人有利的事。
增加假期在现行条件下具备可行性吗?
吴必虎:这是比较积极的计划,我认为现在国内法定节假日的天数可以增加到12天或13天。我做个简单的测算,放假主要影响的是一、二产业,但是我们的GDP已经超过一半来自于第三产业,所以放假其实是拉动第三产业的,对国民经济总体来讲是促进的。
另外,国内的南北方差异比较大,由中央政府统一规定,可能不符合国内的地理环境。其实除了春节和国庆这种带有政治意义的节日可以统一放外,其他的节日可以授权地方政府来自己设定一部分,比如南方特别热的时候可以放点假,北方特别冷的时候可以放点假,北方放假南方不放假的时候,可以给南方带来旅游收入,南方反之。这样也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放假的“分而治之”
当前公众对调休这件事反响这么大,跟当前年轻人工作强度较大有没有关系?
吴必虎:现在年轻人996、007,其实工作时间还是蛮长的,这个往前、往后各调一天,对于上班族来说还是很难接受的。但是同时要注意到,后城市化时代,特别是信息化和机械化之后,只有一部分人需要工作,工作的人劳动强度很大,特别紧张,但是还有很多人找不到工作。现在农业和工业中很多都是机器工作,所以五一前后的连续调休,是整个就业人口中一部分人的情况,所以我认为对他们来说,不要调这两天的休息日,多增加一天,社会是承担得起这个成本的。
以后的社会,工作和度假的界限会模糊。对找不到工作的人来说,需要通过旅游业来给他们创造就业机会,上班的人则要给他们增加点假期,这个社会是要分而治之的。
你怎么看近年来民众对国内旅游业的一些反馈?
吴必虎:当前国内旅游业供给不足是个很大的问题。因为疫情或者国际形势,会导致今后国内经济以内循环为主、双循环并举,会有一大批人在国内度假和购物。但我们国家旅游发展从1978年之后经历改革开放40年,主要是观光旅游,实际上中国人为什么愿意去韩国、北海道、巴厘岛,是因为这些地方的度假旅游体验确实在性价比上要比国内高。
中国在这方面要加强供给侧改变,第一国有景区的门票必须降下来。实际上这些年国务院和发改委一直在推动,但是地方政府不积极,因为地方政府要指着这个赚钱,所以我们也在建议将国有景点进行特许经营。
第二度假产品要增加,十四五和2035的远景目标建议中,已经规划要建一批国际级、世界级的度假区,建一批国家级的旅游休闲城市。如果不把度假产品做出来,大家五一的时候想在一个地方好好住几天,时间都用在路上了,好的度假场所又人满为患,很差的地方又没人去,这就是供需不平衡。
现在国内旅游业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吴必虎:体制要改革,如果好的景区都是国有经营的,它的服务质量、效率会上不去,在这方面我们一定要推进特许经营。
从文化层面来讲,近日来的热烈讨论和近年来公众对假期的日渐看重有没有关系?
吴必虎:度假是一个文化的问题,发达国家对假期就非常看重,周末加班他们是非常抵触的。这个文化的形成有个过程,韩国和日本也是东亚文化,过去也是很拼的,后来现代化以后,一些韩国人和日本人对假期也是非常重视的。这就要求我们的为政者,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尊重老百姓,保障休假的权利,灵活、分治、增加假日供给不会给经济和政治带来负面影响。

五一调休引争论 五一调休吐槽

五一调休吐槽

2021年五一劳动节放假安排:5月1日-5日放假调休,共5天。4月25日(星期日)、5月8日(星期六)上班。不少网友表示不满,除了两天周末和两天调休,其实只放了一天假,而此安排也约等于毁了假期前后两个周末。还有网友表示五四青年节28岁以下青年本就应该有半天假,这么算的话五一只放了半天假。大家喜欢这种用调休凑长假吗?还是喜欢没有调休的短假?

五一调休引争论 五一调休吐槽

五一出门需要带什么

根据旅行的地区,准备相应的衣物和鞋子,不单单只是好看,更重要的是合适,比如:泰山虽然在五一也开始步入夏季前期,但爬山还是还是有些冷的,还是要带上冬天的衣物。
带齐证件,根据国内和国外旅游准备。
①国内旅游:带上身份证(入驻酒店要实名登记),学生还可以带上学生证,老人可以带上老人证(有些地方学生和老人买门票有优惠打折)。
②国外旅游:带上身份证和护照,方便自己出行使用,比如乘坐飞机、入驻酒店等。
注意:如果是自驾游,记得带上驾驶证。
准备需要用的电子设备,包括手机、相机、充电宝、充电数据线和插头等,出门最好先把它们都充满电,这样以防到时没电了,拍照就没办法尽兴了,另外如果是去海边,记得给电子设备戴上防水的保护袋。
注意:国外旅游要带上转换插头哦。
准备双肩包,这样方便自己出门随时放各类东西,特别是很多人旅行可能会携带行李箱,但出去玩时,行李箱其实很累赘,所以可以考虑把行李箱寄存,然后再把贵重物品随时放在双肩包上。
准备常用药品和生活用品,包括感冒药、晕车药等,女生可以带上生理期必备品,以防万一要用,还有记得带上防晒霜、护肤品和化妆品等,旅行中美美的妆容还是很重要的哦,可以准备全套的小瓶装。
其他物品,根据自己的需求去准备,包括自拍杆、墨镜、收纳袋(放脏的衣物)、小电吹风机、一次性拖鞋等。

五一调休引争论 五一调休吐槽

五一出门回来要隔离吗

1.北京最新隔离政策,中高风险地区前往北京,需要集中隔离14天并且进行核酸检测,低风险地区人员需在京心相助app上面进行个人信息登记,与所在社区和单位提前联系。
2.上海最新隔离政策,来自或者途经国内疫情高风险地区的返沪人员,要求14天集中隔离观察,进行两次核酸检测。中风险地区的到沪返沪人员,需严格进行14天的社区健康管理,进行两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同时需要向所在地的社区进行报备。低风险地区人员返沪只需持有健康码绿码就可通行。
3.山西太原最新隔离政策,中风险地区返回需要14天居家隔离和2次核酸检测,从高风险区返回,实行14天集中隔离和2次核酸检测。
4.辽宁沈阳最新隔离政策,沈阳针对高风险地区来访人员,严格实施14天集中隔离观察,期间每三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集中隔离解除后实施7天社区健康监测,对于北京市除重点区域外的地区,需要携带7日内的核酸检测阴性报告。
5.吉林长春最新隔离政策,中风险地区需要居家隔离14天,并进行3次核酸检测。高风险地区人员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首先集中隔离14天,之后居家隔离7天,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集中隔离21天,均需进行4次核酸检测。

5H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场。

猜你喜欢

二维码

网站简介|网络营销|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 2015 5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5号健康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15005143号-3
提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本网站敬告网民:身体若有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所有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