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号网最专业最丰富的健康知识站

你所在的位置:5号网 > 怀孕24周亲子宝典

怀孕37周

上一周 下一周

怀孕37周要做好分娩前的各项准备,孕爸要做好妈妈的心理安抚。本周专为孕妈们提供怀孕37周胎儿发育情况、怀孕37周胎动情况。告诉孕妈们怀孕37周胎儿入盆图,怀孕37周羊水指数正常值,怀孕37周可以剖腹产吗。

胎儿变化

心脏、肝脏、呼吸器官、消化器官等形成完毕。身体占据着整个子宫。胎儿弯曲着身体,四肢并拢在胸前。几乎没有胎毛,残留在肩膀和胳膊,腿等身上有皱纹的地方。

胎儿胎长约46cm,胎重3000g。双顶径的平均值为9.00±0.63cm,腹围的平均值为30.14±2.17cm,股骨长为7.10±0.52cm。

本周胎宝宝的肺和其他呼吸器官都已经发育成熟。体内的脂肪增加到约8%,到出生时约15%。很多胎儿的头发已经又黑又多,大约有1-3厘米长,但是也有的胎儿头发有些发黄,除了营养因素外,遗传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如果父母中某一方头发是自来卷的话,你的胎儿也很可能是个小卷毛头。当然也有一些胎儿一点头发都没长,不过不必对宝宝头发的颜色或疏密过多的担心啦,因为宝宝在出生后随着营养的补充,头发会自然变得浓密光亮。

一般在这周,胎儿能够继续转动并使头转到下方。如果胎位不正,自动转为头位的机会就很少了,若医生也无法纠正,那么很可能会建议你剖腹产,以保证母子平安。

妈妈变化

能感觉到胎儿向下移动。呼吸变得顺畅,消化系统也有好转。但是因子宫的挤压,还有尿频现象。

怀孕37周,你的体重增加了大约10.5kg,腹围大约在89-100cm之间,现在你看起来非常笨重,行动却日益艰难,从本周开始,你的体重还会继续以每周大约0.45kg的速度增加。这时胎儿在你腹中的位置会不断的下降,宫底下降回复到八个月末水平,然而子宫底却比那时要宽的的多。你可以感觉到下腹有坠胀感,同时发现腹部的形状有改变,就好像从原来的西瓜转变为柚子的形状一样。

孕期必知

1、检查待产包:这周开始你随时都可能会分娩,所以要检查好待产包是否有遗漏什么,特别是准生证等住院的证件一定要准备好,要做到随时拎包就可以走。

2、胎头是否入盆:这一周你最好去医院做个检查,看看胎头是否已经入盆了,如果这周胎头还没有入盆,那么入盆的机会就很小了,这时候建议分娩做剖腹产。

3、胎盘早剥:如果你发现阴道流血量大,并且伴有腹痛感,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医,因为这极有可能是胎盘早剖,胎盘早剖对你和胎儿都有很大危险。睡觉时要避免仰卧,因为这也可能会诱发胎盘早剖。

4、乳房护理:从第37周开始,你就可以进行乳房护理及按摩的工作了。每天一次,每边各做6-7分钟。按摩乳房不仅可以软化乳房,使乳管腺畅通,乳汁分泌旺盛。还可以刺激乳头和乳晕,使乳头的皮肤变得强韧,便于将来婴儿吸吮。

营养饮食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标准:一般妇女的热量摄入每日为8778千焦(2100千卡);孕期的孕妇热量摄入每日为9614千焦(2300千卡);产妇的热量摄入每日为10868千焦(2600千卡)。孕妈妈营养需求并不是我们想象那么的多,所以没必要大吃大喝,尤其是油炸食品、高热量食品、含糖分高的食品等,孕妈妈最好还是少吃。

这个阶段应吃一些制作精细、易于消化、营养丰富、有补益作用的菜肴,为孕妈妈的临产积聚能量。还要注意预防便秘和水肿。怀孕后期,铁和钙对你和胎宝依然十分重要。在食用富含钙质食品的同时,也要多摄取含有维生素D的食物,促进钙质吸收。

宜吃:

一是矿物质和维生素供给,如孕妇铁摄入量不足,可影响胎儿体内铁的贮存,产后易患缺铁性贫血。二是能量供给,适当限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热能摄取,以免胎儿长得过大,影响分娩。

1、富含矿物质的食物:瘦肉、家禽、动物肝及血(鸭血、猪血)

2、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物的肝脏、蛋黄、牛奶、胡箩卜、番茄

3、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全职牛奶、全麦面包、燕麦粥

忌吃:一要继续控制食盐的摄取量,以减轻水肿的不适。二忌高脂肪饮食,易使大肠内的胆酸和中性胆固醇浓度增加。三是摄入充足的维生素,可缓解孕妇呕吐、倦怠。

1、高盐食物:薯条、薯片、咸鱼、咸蛋

2、高脂肪食物:炸鸡、薯条、薯片、油条

3、维生素:物的肝脏、蛋黄、牛奶、胡箩卜、番茄

产检提示

怀孕37周,这周将进行第10次产检,并且别忘了,下周也要产检哦。这周胎宝宝已经足月,随时都可能跟你见面。产检变得更频繁了,除了有常规的检查项目外,医生会在这一周进行宫颈成熟度的检查。

1、常规产检项目:

从37周开始,接下来的四周里,每周都需要进行产检。常规检查的项目包括血压、体重、宫底高度、腹围、胎心率、胎位、血常规、尿常规、胎心监护、胎位检查。这些常规检查项目能帮助医生全面了解临产前准妈妈和胎儿的基本状况。

2、重点产检项目:宫颈成熟度检查

孕37周,胎儿已经足月,这周会进行宫颈成熟度的检查。宫颈成熟度检查能判断是否临产,以及预测临产日期。临产日期越近,宫颈完全成熟后,能自然分娩。足月前,宫颈过度成熟可引起流产、早产,足月时仍然不成熟可导致过期妊娠及产程延长。对于计划剖宫产的孕妇,妊娠37周时检查宫颈,测量宫颈的长度,能决定手术时机。

胎教提示

怀孕37周,胎儿已经足月了,正等着降临这个世界。现在胎儿的姿势是头冲下,降入骨盆,为分娩做准备。虽然胎儿正准备着与你见面,但是孕期胎教依旧不能松懈。坚持美育胎教,进行美好的想象,有利于缓解分娩前的紧张情绪。

美育胎教法是指根据胎儿意识的存在,通过母亲对美的感受而将美的意识传递给胎儿的胎教方法。现在,胎儿的意识萌动已经建立,对胎儿心智发展的训练可以较抽象、较立体的美育胎教法为主。美育胎教要求孕母通过看、听、体会生活中一切的美,将自己的美的感受通过神经传导输送给胎儿。

美育胎教的具体方法:

看,主要是指阅读一些优秀的作品和欣赏优美的图画。准妈妈要选择那些立意高、风格雅、个性鲜明的作品阅读,尤其可以多选择一些中外名著。准妈妈在阅读这些文学作品时一定要边看、边思、边体会,强化自己对美的感受,这样胎儿才能受益。准妈妈还可以看一些著名的美术作品,在欣赏美术作品时,调动自己的理解力和鉴赏力,把生活中美的体验传导给胎儿。

听,主要是指听音乐,这时准妈妈在欣赏音乐时,可选择一些、主题鲜明、意境饱满的作品,它们能促使人们美好情怀的涌动,也有利于胎儿的心智成长。

体会,指贯穿看、听活动中的一切感受和领悟,包括准妈妈在大自然中对自然美的体会。准妈妈在这个阶段也要适度走动,可到环境优美、空气质量较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大自然的美,这个欣赏的过程也就是准妈妈对自然美的体会过程,准妈妈通过欣赏美丽的景色从而产生出的美好的情怀,这样也是一种不错的胎教。同时,准妈妈经常走入大自然,吸收新鲜空气,也有利于胎儿的大脑发育。

胎教小提示:胎儿在母体内是可以感受到母亲的举动和言行的。孕妇在怀孕期间的所作所为都可以直接影响到胎儿出生后的性格、习惯、道德水平、智力等各个方面。所以准妈妈在怀孕期间言行举止都要得体,注意自己的所作所为所言对胎宝宝的影响。

注意事项

从怀孕第37周开始,即可进行乳房护理及按摩的工作。按摩乳房可以软化乳房,使乳管腺畅通,乳汁分泌旺盛。刺激乳头和乳晕,可使乳头的皮肤变得强韧,将来婴儿也比较容易吸吮。

这时每周一次的体检,医生会检查胎儿是否已经入盆,估计何时入盆,胎位是否正常且是否已经固定等。如果此时胎位尚不正常,那么胎儿自动转为头位的机会就很少了,如果医生也无法纠正,那么很可能会建议你采取剖腹产,以保证你和宝宝的安全。

准爸爸须知

妻子随时可能临产,要了解分娩的征兆,做好准备,把一切可能需要联络的电话准备好,以方便及时联系。要保证不让妻子独自一人,以免临产时身边无任何人帮助。

孕期保健

这一周,胎儿足月了,有可能会提前跟你见面哦。怀孕晚期,要警惕胎盘早剥的症状,因为这是孕晚期严重的并发症,起病急、进展快,若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母婴生命,当出现阴道流血,出血量较多,并且伴随着腹部疼痛的话,孕妇应该及时就医。

1、胎盘早剥病因

(1)准妈妈的血管病变。准妈妈的血管病变是胎盘早剥的最重要的原因,约占发生率的一半。

准妈妈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慢性高血压、慢性肾病等疾病,这些疾病都可引起底蜕膜小动脉痉挛、梗塞,造成远端毛细血管缺血坏死,导致破裂出血。血液流至底蜕膜和胎盘之间,形成胎盘后血肿,进而导致胎盘剥离。出血不断增加,血肿面积也不断扩大,胎盘剥离面积也随之扩大。

(2)腹部损伤。准妈妈腹部受到撞击等外伤,可引起底蜕膜血管的破裂、出血,导致胎盘早剥。

(3)胎膜早破。胎膜早破,羊水流淌速度过快、过多,可使宫腔压力骤降,宫腔容积突然缩小,引起子宫壁与胎盘之间错位、剥离,损伤小血管,引起出血,也是导致胎盘早剥的原因之一。

(4)子宫静脉压升高。妊娠晚期或分娩期,孕产妇长时间取仰卧位姿势,巨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造成静脉回流障碍,盆腔静脉和子宫静脉淤血,静脉压持续升高,造成蜕膜内静脉过度淤血、破裂出血,导致胎盘剥离。

2、胎盘早剥症状

(1)轻型:主要症状为阴道流血,出血量较多,色暗红,可伴有轻度腹痛或无明显腹痛,患者的贫血不显著。以外出血为主,一般胎盘剥离面不超过胎盘的1/3,多见于分娩期。

(2)重型:主要症状为突然发生的持续性腹痛或/及腰酸、腰痛,其程度因剥离面大小及胎盘后积血多少而不同,积血越多疼痛越剧烈。严重时可恶心、呕吐,以致出冷汗、面色苍白,脉弱、血压下降等休克状态。可无阴道出血或只有少量的阴道出血,贫血程度与外出血量不相符。以隐性出血为主,胎盘剥离面超过1/3,同时有较大的胎盘后血肿,多见于重度妊高征。

网站简介|网络营销|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 2015 5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5号健康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11006203号-4

提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本网站敬告网民:身体若有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