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号网!

5号网首页|手机版

养生美容亲子-为健康美丽播种!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食疗

蛔虫面为什么叫蛔虫面?蛔虫面名称由来

时间:2017-05-24 13:42:13 编辑:cwh 763

蛔虫面这个名字让人一听就有不可描述的感觉,下面5号网的小编为你们介绍欢乐颂中说的蛔虫面为什么叫蛔虫面?蛔虫面名称由来。

蛔虫面为什么叫蛔虫面

蛔虫面正确叫法是剔尖面,剔尖面是用筷子拔的面。这种面的形状很像蛔虫,中间肥,两头细,故又叫蛔虫面。

之前曲筱绡给赵医生推荐了一家吃蛔虫面的面馆,而这次两人就打算去那吃面。在吃面的过程当中,曲筱绡故意恶心赵医生,跟赵医生说蛔虫面的来历,这面的两头是尖的,中间是圆圆的,就特别像小时候肚子里面的蛔虫。

听到这里的赵医生,看见这蛔虫面就有点吃不下去的情况了。而曲筱绡就更是得意的大吃了起来,由于之前曲筱绡经常带朋友来这里吃饭,而每次来的时候,曲筱绡都会这样跟朋友说,自己就已经有了免疫了,看到对方吃不下去,自己就觉得特别的开心。

赵医生这样人又岂会不知道曲筱绡心中的小九九,于是赵医生也用他强大的专业能力,向曲筱绡解释了一番他的见解。“你看到那边的厨师了吗?我们吃的面条里,都有从他们手心脱落的角质层细胞。这也是为什么不同的揉面师傅,做出的面条味道会如此的不一样的。因为每个人的角质层细胞中的DNA是独一无二的。”

蛔虫面为什么叫蛔虫面?蛔虫面名称由来

蛔虫面的做法

主料

面粉300克

辅料

西红柿3个,豆腐(北)100克,食盐4克,葱1段,蒜5瓣,植物油2汤匙,老抽1勺,水适量

步骤

1.准备食材。

2.面粉里分次倒入凉水,用筷子搅拌成比饺子面稍软的面团,盖盖醒30分钟。

3.30分钟后再用筷子朝一个方向搅至面团光滑。

4.炒好的西红柿浇头,里面炖了些豆腐。

5.煮锅水开后,挑一块面团放在剔尖板子上,用特制的剔尖筷子逐根剔进锅中。

6.把所有的面都剔进锅中后煮1分种就熟了。

7.煮好的剔尖浇上您喜欢的浇头就可以吃啦。

烹饪技巧

吃不完剩下的剔尖过凉后加蒜末,芝麻酱,老陈醋,再切些黄瓜丝凉拌也很好吃哦。

蛔虫面为什么叫蛔虫面?蛔虫面名称由来

欢乐颂蛔虫面段子

蛔虫面为什么叫蛔虫面?蛔虫面名称由来

欢乐颂2里面,王子文演的曲筱绡,王凯演的赵医生,在这一集里,曲筱绡赵医生去吃蛔虫面。

蛔虫面为什么叫蛔虫面?蛔虫面名称由来

调皮的曲筱绡想恶心一下赵医生,故意说这面两头都是尖尖的,跟小时候长的蛔虫一样。

蛔虫面为什么叫蛔虫面?蛔虫面名称由来

自己津津有味的吃起来。

蛔虫面为什么叫蛔虫面?蛔虫面名称由来

想看赵医生出丑,不敢吃面。

蛔虫面为什么叫蛔虫面?蛔虫面名称由来

结果赵医生说这面里有揉面师傅们手心脱落的角质层。

蛔虫面为什么叫蛔虫面?蛔虫面名称由来

曲筱绡脸色大变,估计嘴里的都要吐出来了,不过这蛔虫面我还真不想吃。

蛔虫面为什么叫蛔虫面?蛔虫面名称由来

蛔虫面做法

由于剔面工具不同,剔尖的种类很多。用木匙、竹类筷或铁匙、铁尖筷剔制的称“剔类”;用大海碗、竹类筷剔制成的称“便类”;用瓷盘剔制成的则称“转盘拔尖”等,花样繁多,各具特色。配上荤素打卤,吃起来筋软爽口,易于消化十分可口。

剔尖的做法

一般来说,白面、高粱面(一般要加榆皮面)、杂粮面、红面等都可以用来制作剔尖。做剔尖面要掌握和面的稀度,否则很难剔出又长又不会断的面条。先将面和到比饺子面稍微稀一点,再一点一点加水,一边用筷子向一个方向不停搅拌至光滑上劲,拉起面可以自由流下又不会断的程度。和好的面最好饧1-2小时,然后将和好的面团放在碗内(碗边不能有缺口),左手执碗,右手执一竹剔筷,然后用筷子沿盘边剔面,剔出的剔尖,呈中间圆、两头尖形状,将面剔入锅内煮熟即成。

剔尖可配以小炒肉、炸酱、荤素打卤等,还可以蛋炒、肉炒等多种吃法,美味极佳。

蛔虫面为什么叫蛔虫面?蛔虫面名称由来

好吃的面食推荐

陕西油泼面

蛔虫面为什么叫蛔虫面?蛔虫面名称由来

盆里放300克面粉,缓慢的加入盐水

面粉搅成棉絮状,揉好之后醒30分钟

然后切成30克左右的小面团揉成扁条撞,每个面团都抹上油,放20分钟

葱,蒜切末,辣椒粉放碗里备用

取一份面团,擀成长条状,中间用擀面杖压出条状,面片放在手上捏住两端,用力拉扯成长面片,从拉长的面片中间撕开

锅里的水提前烧开,直接将扯好的面条下锅,煮5分钟左右捞出控干水分,煮好的面捞入碗里,加入葱末,蒜末,辣椒面,盐

油烧到8层热,泼到辣椒面和从抹上,倒入醋和生抽料汁,搅拌均匀即可

5H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场。

猜你喜欢

二维码

网站简介|网络营销|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 2015 5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5号健康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15005143号-3
提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本网站敬告网民:身体若有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所有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