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号网!

5号网首页|手机版

养生美容亲子-为健康美丽播种!

当前位置:首页 > 亲子 > 儿童

熊孩子挥霍20余万 孩子偷钱屡教不改怎么办?

时间:2016-04-01 08:50:28 编辑:本站整理 883

近日一则新闻报道,一13岁熊孩子,偷了家里20余万,一个月挥霍一空,事后被父亲发现,带去派出所,想通过法律追回,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

熊孩子挥霍20余万 孩子偷钱屡教不改怎么办?

熊孩子挥霍20余万

近日,有邻居向吴老汉反映,其儿子小吴最近花钱特别厉害,吴老汉这才想起存在家里的钱。当他把藏钱的包打开时,眼前一幕让他惊呆了,包内一分钱都没有了。吴老汉将小吴找来询问钱的来龙去脉,小吴说已将这些钱全部用完。无奈之下,吴老汉将小吴带到派出所,希望民警能够帮助他们。

在民警追问下,小吴说出了钱的去向。小吴偷拿家里的钱是从2016年春节过后开始的,每一次他都会拿2万元左右,拿出去之后就与同龄好友及社会人员在一起,去周边温泉景区泡温泉,以及吃喝玩乐。

小吴称自己喜欢开车,一有钱就会和朋友一起到重庆某景点驾驶“水陆坦克”。小吴称,驾驶“水陆坦克”每小时收费1000元,他每次拿出来的钱两到三天就全部用完,用完之后再从家里拿,就这样持续了1个多月。

为了躲避上学方便外出玩耍,小吴每次拿了钱准备出去玩耍时,都会偷拿父亲的手机给班主任发信息,称小吴生病,需要在家休息几天。随后叫上几个摩的司机和他们一起出去耍,每天支付给摩的司机200元车费,并包吃包住。

得知实情后,民警通过小吴留下的摩的师傅联系方式找到了几位摩的师傅,对他们的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几个摩的师傅表示认识到了错误,共拿出8000余元交给吴老汉作为赔偿。

民警告诉吴老汉,小吴其他消费在核实属实后,建议其通过司法途经向其他当事人及单位提出赔偿,赔偿与否以法院判决为准。民警提醒,家长平时应给孩子适量的零花钱,并且要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结语:

现在的熊孩子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啊,当年小编这么小的时候,一个星期给10块钱,都很满足了,更不敢偷家里钱了!只能说父母要好好管家一下孩子!

孩子偷钱屡教不改怎么办?

了解为什么偷钱

1、想与同学有一些类似的玩具或者游戏,这样就可以获得大家的认同感;

2、想要用金钱来行使自己的权利,可以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3、想要做些事情来吸引父母的关注,一般他们的父母过多的关注于事业,因此忽略了孩子;

4、想在同学和朋友面前获得更多的好感和尊重。

当然,这些可能只是一些比较常见的原因,每个个体都是独立的、有个性的。首先要找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孩子。

结语:

针对孩子偷钱,作为家长首先可以适当的给孩子一些零花钱,但是多少零花钱才是适当的呢?这可能要让孩子和父母一起来决定,可以听听孩子的想法和要求,但也要设置一定的界限,当孩子有权利表达自己要求的时候,那么,他也会产生一定的责任感。其次,了解到孩子偷拿钱的原因是想获得同学的尊重时,父母要懂得跟孩子深谈如何和同学、朋友建议真正的友谊,怎样做才能真正的赢得他人的尊重。但是,在我们接触过的很多家长中,有一些家长自己并不知道友谊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尊重感,其实,孩子的一些问题也是家长,家庭问题的一个缩影,当父母也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那么父母就需要先在这个部分进行自我学习和提升。

孩子偷钱怎么教育

1.教育孩子时,要冷静郑重但是不可严厉,更不可打骂,让孩子感到这件事情应该认真对待,但不要让孩子感到强大的压迫,以便孩子能够接受我们的建议。

2.这个问题,孩子错处有三,不该偷拿钱,不该撒谎,最主要的是“不择手段”这种思维方式。为了保证教育效果,我们应该突出重点。告诉孩子最让您生气的不是撒谎,不是拿钱,而是“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想法,这种任性的、自私的、不计后果的想法是您不能容忍的。告诉他,满足自己的愿望要用合理的方式,假如合理的方式行不通,那么正确的选择应该是放弃自己的愿望,而不应该是不择手段的去满足自己的愿望。要给孩子举一个现实的例子。

需要强调的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和承担后果的勇气等要在“不择手段”这种思想完全消除之后进行,循序渐进。

3.建议为了向孩子表示您对他的诚意,您可以每个月适当增加他的零花钱。

4.假如有些东西孩子十分需要,您应该尽可能适当的满足他。假如,您坚决认为不应该满足孩子,那么一定要给孩子讲清为什么,尽量取得孩子理解。而不应该是强硬的简单的禁止。

5.当您的孩子主动的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不是掩饰错误时,不要批评孩子,应该告诉他,你虽然犯了错误,但是你主动承认错误,让妈妈(爸爸)很高兴,妈妈欣赏你得的勇气,妈妈为你自豪。

5H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场。

查看更多+

猜你喜欢

二维码

网站简介|网络营销|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 2015 5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5号健康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15005143号-3
提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本网站敬告网民:身体若有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所有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