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号网!

5号网首页|手机版

养生美容亲子-为健康美丽播种!

当前位置:首页 > 亲子 > 婴儿

早产儿该怎样护理注意什么

时间:2015-11-18 20:00:50 编辑:本站整理 635

不是每个妈妈都是顺产的,早产的妈妈是伟大的,特别是早产儿的护理更加的需要妈妈耐心。那么早产儿怎样护理最好?早产儿护理要注意哪些事项?怎样预防早产儿?下面小编为你详细介绍。

早产儿怎样护理最好

防止感染:尽量减少早产儿与出护理人员外的其他人接触,母亲喂奶时需清洗双手,也要确保衣物干净。要为早产儿勤换尿布,勤洗臀部,要保持早产儿臀部干净清爽,预防尿布疹。

注意保暖:如果使用暖水袋保暖,切要注意不能烫伤早产儿,给早产儿洗澡时也要注意保持水温。

婴儿抚摸:抚摸婴儿有助于智力发育,按摩早产儿胃部可缓解消化不良的症状。但切不可任由他人抚摸,注意卫生,部位和力度。

母乳喂养:早产儿最好使用母乳喂养,母乳含有大量营养,还可提高早产儿的免疫能力。有些早产儿所需的营养元素如:蛋白质、钙、磷等母乳中含量较少,需喂食专门为早产儿调配的奶粉,奶粉的浓稀需要按照说明操作。

定期检查:早产儿出院后的一至两年内都是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时间段,在此期间,需要定期返回医院对宝宝的身体状况做检查。

早产儿该怎样护理注意什么

早产儿护理注意事项

耐心喂养:由于早产儿吮吸力量不足,刚刚出院的早产儿需要耐心喂养,每次喂养时间在半个小时左右。

注意温度:保持体温、室温恒定,可以布置空气调节设备,以保空气清新,温度恒定。

定期检查:定期回医院检查早产儿视力、听力、心肺消化功能和黄疸等。

学习急救:家长要学习并熟练掌握早产儿急救技巧,防止突发事件。

保持光亮:早产儿不喜欢黑暗的环境,即时是晚上睡觉,也要开着夜灯,保持环境明亮。

早产儿该怎样护理注意什么

怎样预防早产儿

孕期不能过度劳累,要注意休息。当孕过28周后腹部逐渐增大,孕妇行为要谨慎,避免外伤。

多次人流会损伤子宫内膜,使孕卵不能在正常位置着床,造成孕期出血。因此一定要记住不能随便做人工流产,以免给将来留下后患。

要预防妊娠期并发症,从一怀孕开始就应该放松心情,饮食少盐少甜,避免妊娠期高血压综合症和妊娠期糖尿病,一定要记住定时进行围产保健,尽早发现妊娠期并发症,及时治疗。

孕期要保持外阴卫生,要积极治疗阴道炎,以防因阴道细菌上行感染造成羊膜炎,发生早破水。一旦发生早破水,要立即到医院进行保胎治疗,卧床休息,尽量保到37周。

早产往往都有预兆,医学上叫先兆早产,有不规律的宫缩;有少量血自阴道流出,也叫见红;或者先破水。当出现这些征兆时不必惊慌,立即到医院看医生。

孕期不要紧张,放松心情,快乐的度过孕期,尤其不要多疑。给胎儿以好的营养好的心情就足够了。

早产儿该怎样护理注意什么

早产对宝宝的伤害

早产儿被迫降生时身体尚未做好离开子宫的准备,因此常会出现健康问题。早产儿的残障率(如脑瘫)以及死亡率都较高。早产儿会出现一些产检的健康问题:

1、肺部扩张力不足。

早产儿的肺部发育未成熟,缺乏表面张力素——一种维持肺部张力的液体状物质,由此会引发呼吸异常的疾病呼吸窘迫综合征。幸运的是,目前已有人工合成的表面张力素可以用来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同时配合呼吸机改善呼吸状况,可以维持早产儿的正常血液含氧量。不过,超早产儿可能需要长期输氧治疗,有时甚至出院回家后仍需要氧气治疗的辅助。

2、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或慢性肺病。

用来描述出生几周甚至几个月后仍需要吸氧的婴儿。这种罕见的症状分很多种,但随着婴儿的肺部逐渐发育成熟,症状会逐渐好转。

3、呼吸暂停。

这是早产儿的常见症状之一,表现为呼吸突然暂时中断(超过15秒),通常会伴随心跳减缓,也称为心率过缓。如今,医院通过脉搏血氧仪可监测到血氧饱和度的降低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大部分婴儿出院回家时,这个症状就已经随着发育自然缓解。

4、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这是由视网膜发育不完全导致的眼部疾病。大部分患儿无需治疗也会好转,但严重病患需要治疗,极少数需要激光手术。可以由儿童眼科医生或视网膜专家确诊,如果有治疗需要,医生会推荐有效的治疗方案。

5、黄疸。

黄疸是由一种名为胆红素的物质在婴儿血液中积累造成的,令婴儿的肤色发黄。黄疸的发病不限人种和肤色。治疗时,会让婴儿赤裸全身接受特殊光线照射(照射时会将眼睛遮住以保护眼睛)。

6、偶发病症。

早产儿生来体弱,比足月宝宝更容易产生偶发病症,包括早产儿贫血(红细胞数量降低)和心脏杂音等。

5H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场。

精选文章

猜你喜欢

二维码

网站简介|网络营销|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 2015 5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5号健康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15005143号-3
提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本网站敬告网民:身体若有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所有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