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号网!

5号网首页|手机版

养生美容亲子-为健康美丽播种!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中医

中医治流产的效果如何?中医治流产效果怎么样

时间:2017-03-26 10:10:04 编辑:本站整理 457

一般女性流产后会优先选择中医进行调理身体复原,这也是因为中医比西医治疗上药物不伤身,恢复元气提阳之功效。那么,中医治流产效果如何呢?另外,女性流产后要注意的事项又有哪些?为此5H网小编特意为大家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益。

中医治流产的效果如何

治疗流产类疾病方面,除延用前人从肾论治的观点外,还特别强调心一肾一子宫生殖轴对于妊娠的影响。

心主血脉,其“藏经脉之气”,“淫精于脉”,代生营血,使脉中血气源源不绝。胞脉胞络亦属心之所主,心气借胞脉、胞络而使子宫藏泻适度,开合有时,孕育有常。

中医治流产的效果如何?中医治流产效果怎么样

心在生殖生理的活动过程中的意义关键是“主神明”的功能,而神明活动是在心肾相交、阴阳既济中得以实现。《傅青主女科》中多处提到的“胞脉者上系于心” “胞脉者系于肾”,故心肾升降交合与子宫的胞脉胞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心肾互相交合的汤所则在子宫。子宫的藏泻,实际上是建立在心肾交济的基础之上。

子宫藏精卵,自然生长发育与心神的宁静相关。所以当心神不宁、心肾失济,则会使胎元不固,甚则发为流产之疾。

中医治流产效果怎么样

目前中医治疗先兆流产的效果就不错,很多患者通过治疗顺利生育。

造成女性先兆流产的原因有很多,在此介绍四种常见病因的重要治疗方法:

1.肾虚型先兆流产:主要症状为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色淡暗,腰酸,下腹坠痛,或伴头晕耳鸣、小便频数、夜尿多,或有自然流产史,舌淡苔白,脉沉滑,两尺脉弱。

治宜补肾安胎。

方用寿胎丸加味:菟丝子、枸杞子、桑寄生、覆盆子、川续断各15克,阿胶20克,益智仁3克,党参、白术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2.气血虚弱型先兆流产:主要症状为妊娠期阴道少量流血,色淡红,质稀薄,或腰腹坠胀疼痛,伴神疲气短、面色苍白、心慌失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滑。

中医治流产的效果如何?中医治流产效果怎么样

治宜补气养血,固肾安胎。

方用胎元饮加减:党参、熟地各15克,白术、白芍、杜仲、桂圆肉各10克,陈皮、炙甘草各6克,黄芪、阿胶各2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3.血热型先兆流产:专家介绍,血热型先兆流产主要症状为妊娠期阴道下血,色鲜红质黏稠,或腰腹坠胀疼痛,伴心烦、手足心热、口干咽燥、小便短黄、大便秘结,或午后发热,舌红苔黄而干,脉滑数。

治宜滋阴清热,养血安胎。

方用保阴煎加味:山药20克,生地、熟地、白芍、续断、黄柏、黄芩、苎麻根、阿胶各10克,生甘草3克,女贞子、旱莲草、菟丝子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4.跌仆伤胎型先兆流产:主要症状为妊娠外伤,腰酸,少腹坠胀,或阴道少量下血,血脉正常。

治宜补气和血安胎。

方用圣愈汤加味:党参、益母草、菟丝子各15克,黄芪25克,当归20克,生地、熟地、续断、桑寄生各10克,川芎6克。若阴道下血,去当归、川芎、益母草,加阿胶12克、艾叶炭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流产后要注意的事项

1、注意营养补充。长辈们把流产也叫“小月子”,可见流产后的护理与月子期的护理同等重要。流产或多或少都会造成一定量的流血,饮食上一定要注意,多吃鸡蛋、牛奶、鱼、海产品、瘦肉。有的孕妇可能会出现贫血,可以多吃木耳、红枣等含铁丰富的食物。

中医治流产的效果如何?中医治流产效果怎么样

2、注意休息。流产对孕妇的损伤很大,流产后孕妇的身体非常虚弱,这个期间一定要注意休息。一般流产后2周内最好在家卧床静养,不要急于恢复正常工作,不要过分劳动,防止疲劳。避免着凉和受潮,否则可能会导致子宫脱垂的发生。

3、注意卫生。包括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流产后,孕妇的身体比较虚弱,抵抗能力很差,如果吃了不洁净的食物可能会使细菌侵入,容易产生疾病,如:腹泻等。另外,也要注意个人卫生,流产后一定要注意外阴的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有条件的话最好是流水清洗,2周内不要坐浴,要经常换内裤。流产后1个月之内要绝对禁止性生活,以免细菌侵入,发生感染。

4、避免短期内再孕。流产后,子宫的恢复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一般要5个月左右才能完全恢复到正常状态,所以,在这个期间内一定要做好避孕措施,一旦再次怀孕,不光对孕妇的身体有害,而且对胎儿的发育也有不利影响。如果着急想再孕,最好也等半年以后,子宫完全恢复了再怀孕。

5H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场。

猜你喜欢

二维码

网站简介|网络营销|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 2015 5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5号健康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15005143号-3
提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本网站敬告网民:身体若有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所有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