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婚姻

为什么婚姻中会出现家暴的现象呢

时间:2019-11-28 09:49:12 编辑:本站整理 140

大家在生活中应该都听说过家暴吧,但是你了解家暴吗?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究竟为什么婚姻中会出现家暴的现象呢 ,以及家暴的恶劣性质有什么呢。

为什么婚姻中会出现家暴的现象呢 

1、缺乏同理心,共情能力较差

同理心通俗来讲就是换位思考的能力,它与同情不同,是指对别人的痛苦感同身受。我们一般人都具备基本的同理心,这是情商中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是研究发现,有家暴行为的男人会比普通人更缺乏同理心,他们的感受更多地围绕着自己展开,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他们能够忍心让自己的妻子承受这种痛苦了。

2、对躯体和人际关系过于敏感

这句话通俗来说就是心胸狭窄。如果一个人对躯体行为和人际关系过于敏感的话,别人正常的举动也会被他解读出好几层意思。这种人很容易会觉得受到了冒犯,进而引起反抗行为。很多家暴男也是这样,会因为一点点小事疑神疑鬼,有的还会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对方的尊重。

3、处事冲动,情绪控制能力较差

情绪控制能力差意味着一旦火气上来了,他们什么都做得出来。第一次家暴行为往往都是冲动而起的,但这并不意味那只是个意外,这反映了施暴者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所以说家暴有第一次就有第N次,因为事后的道歉、下跪、写保证书并不能改变他们的情绪控制能力。

为什么婚姻中会出现家暴的现象呢

家暴的恶劣性质有什么呢

1、家庭暴力侵害了受害者的人格尊严和身心健康,甚至威胁生命。在我们调查中,多数受害者都是在被施暴时惨遭残害。暴力行为严重地侵犯了受害者的人身权利。

2、家庭暴力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不及时有效遏止家庭暴力,受害者本人又不知用法律保护自己,在忍气吞声、长期遭受暴力的扭曲心态下,采取了法律禁止的手段——故意杀人,酿成恶性事件。给社会带来恶劣的后果,极大的危害了社会安定的局面。

3、严重影响、破坏了社会组成细胞——家庭。在一个家庭中,经常发生家庭暴力的,必然影响夫妻感情。当妻子无法受其丈夫的暴力时,以选择离婚、离家出走、甚至以暴抗暴等途径摆脱遭受的暴力,致使家庭破裂、毁灭。

为什么婚姻中会出现家暴的现象呢

家暴的类型有什么呢

一、人格障碍占家庭暴力的1/4,其中以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和冲动型人格障碍居多。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从儿童时期就有暴力行为记录,这类病人不仅是家庭暴力的实施者,而且是社会暴力的制造者。他们不仅经常殴打妻子或孩子,还威胁配偶不得离婚。冲动型人格障碍常为一些琐碎小事大发雷霆,进而出现暴力行为。而他们的配偶一旦提出离婚即痛哭流涕或者以死相要挟。

二、情感障碍中的躁狂症病人通常无暴力行为,只是在病情严重发作时有暴力倾向,但易较快消失。抑郁症患者的暴力行为后果较为严重,多可发生凶杀或自杀现象。

三、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幻觉、妄想的支配下,可出现严重的暴力行为和自残行为。他们有时把自己的配偶当成魑魅魍魉进行殴打,常常把亲人打的鼻青眼肿、头破血流甚至残废。

四、更年期精神病以女性居多,暴力行为也常见于女性。嫉妒妄想是更年期精神病的主要症状。她们因无中生有地怀疑丈夫另有新欢而不断地辱骂和殴打自己的忠实伴侣。

为什么婚姻中会出现家暴的现象呢

家暴的特征有什么呢

1.家庭暴力具有持久性。

通过对已暴露的家庭暴力进行分析,我们能够发现这类案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家庭暴力实施的时间上具有持久性。由于受害者对家庭暴力无力反抗或不愿公开,导致实施暴力行为者更加为所欲为,长时间、屡次地对受害者施暴。

2.普遍性和严重性

美国家暴受害妇女超过了强奸、抢劫及车祸受害妇女的总和。1/4的家庭存在家庭暴力,平均每7.4秒就有一女人遭丈夫打,约有20%~30%的女人遭现任或前任男友的肉体上的虐待。家暴是妇女遭受严重损伤的最常见的原因,约占妇女他杀死因的40%上。

3.形式多样

家暴表现形式多样:肉体损伤(占21%~34%),性攻击(占34%~59%),精神情感上的折磨(如伤害的威协,恫吓威胁,使之极度嫉妒,对其剥夺占有,对其进行躯体上或社会上的隔离、孤立等)。对受害者来说,多种暴力形式常合并出现,且反复发生,越演越重。施虐者对受害者进行肉体上的攻击可表现为:用武器袭击或打击,殴打,用拳或物击打,用拳猛击,打烂,踢,烧,掌掴,用武器(刀、枪)危胁等,合并出现,且反复发生,越演越重。

4.暴力发生隐蔽

暴力发生隐蔽,难以防备受害者处于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较长,暴力的发生常常不为人所知,暴力发生时受害者常处于无防备状态。

标签:婚姻爱情

5H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场。

猜你喜欢

二维码

网站简介|网络营销|法律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 2015 5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5号健康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15005143号-3
提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本网站敬告网民:身体若有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所有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